2018-09-04

音樂開啓心靈窗口, 我聽到了佛陀的《稀世絕唱》

音樂開啓心靈窗口,
我聽到了佛陀的《稀世絕唱

轉載文章:微信 佛教新視野



「一直覺得,一個人處於怎樣的精神狀態,就會選擇欣賞什麼風格的音樂,甚至看的書也是同一個層面的。」

早期的音樂啓蒙老師對我而言就是家裡的一台收音機,完全處於懵懂的狀態,那個時候還沒有錄音機,更沒有MP3、CD、電腦和音響,電台播放什麼才能聽什麼,完全沒有選擇的。

回憶童年,那是一個紅色經典盛行的年代,英雄人物便是我的偶像,殷承宗版的鋼琴協奏曲《黃河》至今難忘,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里的歌曲亦是耳熟能詳。

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了青春期,港台流行歌曲的湧入令人趨之若鶩,鄧麗君、徐小鳳的聲音灌滿耳根,伴隨著對愛情的憧憬與幻想使人如醉如痴、欲罷不能。

後來隨著工作、戀愛、結婚生子,一切趨於平淡之後,精神需求與日俱增,流行歌曲漸漸被莫扎特、舒伯特、取而代之,這個時期的我表面上滿滿的小資情調,精神層面卻是漫無邊際的。好奇心使然,不知不覺對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星座和占卜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宿命。

人生的一切都是前世注定的嗎?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人死之後就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了嗎?我從哪裡來?死後將到哪裡去?

帶著這些問題的思考,我皈依了佛門,念起了阿彌陀佛,錄音機里每天循環的是《大悲咒》、《三世因果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來下生彌勒》、《無量壽淨土陀羅尼》……黃慧音、蔡可荔的聲音實在是太美了!這個時期的我只要是佛菩薩的紀念日就會去廟里,熱衷於燒香、拜佛、供養、佈施,幾年下來錢花了不少,但是總感覺受用不大,慢慢的熱情降溫了,僅僅是吃了個素而已。

捫心自問:
這就是學佛修行嗎?
只靠念佛能解脫嗎?
燒香拜佛
死後能去西方極樂世界嗎?
開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禪宗講頓悟,六祖慧能、虛雲老和尚的修道歷程深深的吸引著我,這個時候我選擇欣賞的音樂是《雲水禪心》、《禪茶一味》、《寒山僧蹤》以及弘一法師的作品,看的書也是《壇經》、《趙州禪師語錄》、《禪宗蠡測》和大師們的一些公案,為此還專門去南華寺參拜禪宗祖庭,追尋六祖慧能當年在曹溪的蹤跡。

可是參禪打坐沒有師承是會出問題的吧?六祖禪師雖然目不識丁,但也是經由五祖弘忍秘密傳授衣鉢隱遁修行15年最終成就了金剛不壞之身的。當今社會的得道高僧在哪裡?我的師父又在哪裡?

尋師,尋師,迫在眉睫!

哦!密宗有上師!

密勒日巴尊者在他的上師瑪爾巴的教化下經歷種種磨難與考驗終於求得佛法,由黑業纏身的一介凡夫經過苦修獲得了既生成就。巴珠仁波切師從於多位高僧大德,其所著述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直到現在各大教派的僧眾都把這本書作為重要的修行法本。可見師對於一個想要既生成就解脫的人是何等的重要!

瓊英卓瑪的《六字大明咒》、徐清源的《 聽即解脫咒》、馬常勝的《天籟密音》、伊藤加代的《綠度母心咒》、葛莎雀吉的《度母化聲》是這個時期比較欣賞的,真言心咒的力量中蘊含著豐富的慈悲情懷和不可抗拒的穿透力,無一不戳中我的心靈,我向著目標一點一點的靠近,理想也變得越來越依稀可見、觸手可及。

也許是往昔世積下了一點功德,亦或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終於,我找到了如來正法,得到了能夠即身成就解脫的至高佛法,學到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說《什麼是修行》、《解脫大手印》、《藉心經說真諦》,我聽到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稀世絕唱》!



H.H. 第三世多杰羌佛 是真正的古佛,所有成就是無邊無量,多不勝數。如果以世間法的學科來分類的話,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 是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醫學家、藝術家等等大家,他的歌聲更是世界絕唱,無論是山呼海嘯、蕩擊乾坤的金剛雷鳴之曲,還是幽雅飄逸婉轉之詞,都達到了「吉祥梵天音蒼起,雅淑歌奏妙音和」的境界。

好的音樂不只是音樂,它是與一個人的精神訴求息息相關的,透過音樂,可以折射出更廣博、更寬泛、更久的人生格局。

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學佛修行者多,了生脫死者少,原因是沒有學到真正的佛法。須知,只有真正的佛法才可以使人解脫,只有修行修法相互結合,才能臻達了生脫死的完美境界。

文章轉載自:今日頭條 佛教新視野  
「当音乐开启了心灵窗口时,我听到了佛陀亲唱的《稀世绝唱》」
https://www.toutiao.com/i6534312066235236871/
轉載文章為作者本人心得受用,僅供參考,不得作為正論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 說法的法著法音為準。

本文連結: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臉書 https://m.facebook.com/hhdcb3office/
瑪倉寺                                     https://macangmonastery.org
瑪倉文教基金會                     http://macangfoundation.org